首页

ts赵恩静23部

时间:2025-05-30 01:51:04 作者: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 呈现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浏览量:30609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风“摩羯”袭来 海口市场货物充足

李先生告诉记者,30年前他就来过大陆,那时坐飞机还需要经过香港或澳门转机。2001年,他也曾搭乘厦金航线到厦门,便利了很多。“现在更是说走就走!厦门生活比较丰富,我经常过来玩。”李先生说,“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对金门会是很大的利好,我也希望大陆的朋友能经常到金门来玩,两地乡亲常来常往。”

奋战17小时 西藏吉隆边检站全力保障滞留旅客快速通关

9月底,“象外——台湾现当代陶艺展”将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将展出台湾陶艺家创作的陶艺佳作,以及该馆馆藏彩陶、西夏瓷器等,充分展示中国陶艺发展历程。

加拿大安大略湖流域迎来三文鱼洄游高峰期

贵阳9月14日电 (记者 瞿宏伦)记者14日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随着沪昆铁路贵州段滥坝站最后一组道岔大机捣固施工结束,为期55天的沪昆铁路贵州段上下行1400公里线路大修完成,成功实现对该线路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升级。

印度尼西亚当选总统、大印尼行动党总主席普拉博沃将访华

近年来,东川区利用天然泥石流赛道,不断拓展赛事范围,举办以泥石流越野为主题的全年系列赛事,推进泥石流赛事常态化运营,还通过举办东川大集、小江西瓜音乐节、千人泥石流徒步大赛等12项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促进东川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一花独放不是春。向跃东认为:“要提升整体战斗力,不仅要当尖兵,还要学会带尖兵。”在担任教练班长的4年间,他言传身教、精心帮带,培养了百余名优秀驾驶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